跳到主要內容

【A Year of Books】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Men for all seasons-The swiss on the east coast




有這麼一群人,在二十世紀五〇年代,跨過半個地球,千里迢迢地從富裕的瑞士抵達貧脊偏僻的臺灣東部海岸山脈。正值青壯的他們,為信仰獻身,在風光明媚的海岸線上建立美麗的教堂、醫院、學校、智障中心。他們並非不想念瑞士的家鄉,但若你有機會遇見他們,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臺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而臺東縱谷更是臺灣最漂亮的所在。」



  


       這是一本關於神職人員的書,然而,被它感動的人,卻不止於天主教教徒。擅長人文書寫的國際級資深攝影家范毅舜,首度觸及個人私密與經歷,他將圖片和文字沉澱為樸實無華的媒材,與讀者分享他與這些神職人員間的互動,進而成長的歷程。




  透過作者的鏡頭,這些修道人被歲月刻劃出的人生軌跡面貌,不需要言語,就足以讓人感動。所有故事的感染力,都必須回歸到人物本身的人格與情操,誠如作者所說:「好的故事是相處來的。」




  在全盛時期,東海岸有近五十位白冷會士在此服務,他們為沒有血緣關係的臺東人們付出全部,經過近六十年,而今只剩寥寥可數的幾位老人家仍在這兒繼續做他們該做、能做的事。




  社會大眾對恪守獨身誓願的修道人,總有一種伴隨神祕而來的好奇。然而,對這些終身奉行神貧、貞節、服從的神職人員而言,人們欠缺什麼,他們就努力奉獻什麼,包括生命,包括愛。




  半世紀前來到這兒的瑞士人, 終將化成海岸山脈的一部分, 像一粒種籽般, 他們在西方出生、成長,最後卻扎根於遙遠的東方大地, 開花, 結果。在一個無法久長的人間裡, 他們為有緣與他們交會的人,開啟了一份天國的嚮往。


【一封白冷會士的家書】

  親愛的母親,

  自拿波里上船後,穿過蘇彝士運河,陸續經過北非、印度孟買、雅加達、新加坡、香港,一個多月的日夜兼程後,我與其他會士弟兄終於抵達了台灣的東部。眼前這片美景只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啊!青翠的海岸山脈與瑞士的高山差不多,但美麗的太平洋卻是家鄉所沒有的。

  天氣很悶熱,熱得讓人受不了,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快被烤焦了,而且這裡沒有會院,我們住的地方相當簡陋,更別提伙食了,為了控制預算,我們的長上讓我們真的是吃不飽也喝不好,完全無法與在瑞士時相比擬;不過,這裡的人很窮,很多人都沒有鞋穿,相較之下,我們小小的犧牲刻苦,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雖然如此,我難免想著:如果偶爾能享用一塊家鄉的巧克力,搭配一杯香醇的咖啡,該是多麼美妙的事!

  然而這個調皮的念頭,還不足以成為「距離」的對比啊。親愛的媽媽,或許未來我們不是那麼容易見面了(對不起,想到這裡,我的眼睛又濕了起來),但我相信您為我所流的思念淚水,將是天主胸前最美麗的一串珍珠。

  親愛的媽媽,感謝您的捨得,好讓您最親愛的孩子能到異國遠方為天主的子民服務,好天主定會賞報您的犧牲與奉獻。

  我即將要開始學習這裡的語言與文化了,請為我祈禱,我可是一點把握也沒有。

  想念爸爸與弟妹們,我將在每晚的夜禱中與你們重逢。


您遠方的孩子敬上 一九五四年六月九日

--------------------------------------------------------------------------讀後感-------------------------------------------------------------------

作者跟這一群神父間的故事雖然看似很平凡,可是就會默默的有眼淚在眼眶中打轉。看到民國六十年代,來自瑞士的傳道人士在台灣這個小島嶼中的小小土地-台東扎根,然後把一生都奉獻給台灣。每當看到敘述神父們離開家鄉的父母親,走上遠行的傳道路就不禁濕了眼眶。這些神職人員的父母何其偉大,因為很多傳道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再回到家鄉見到老爸爸老媽媽了。

他們奉獻自己的一生在台灣這塊小土地上,在這裡深耕成為真正的台灣人,這是他們的故鄉。甚至有好幾位神父在生命的最後仍然堅持要回到他們的故鄉-台灣!

究竟有多熱愛台灣這塊土地才能無怨無悔的付出,即使死也要死在台灣。

書中敘述到紀守常神父的故事時,真的是瞬間眼眶就濕了!

【當年,某位達悟族的教友得之神父意外身亡時,悲慟到無法進食,他以達悟族的傳統圖案連夜為神父刻了十字架,要安放在神父的墓前。白冷會將這深具意義的十字架轉送給寄紀神父在瑞士依然健在的老母親。直到那一刻,傷心的達悟族同胞才驚覺天涯的另一方還有一位因愛子喪生兒心碎的母親。】


另外一段記錄著蘇老神父跟作者的相處,寫著【我一個人上了公車,該死的車就是不發動,隔著褐色的玻璃窗,我清晰的看到車窗旁的老神父,而他卻無法看到我,不斷地往車上瞧。作者想起老神父的爸爸在馬賽港對著即將遠行傳道:孩子,我們天堂見了!】

這段讓我想起外公整個哭到不行,因為高中搬到高雄林園,離外公家只相隔一座雙園大橋,每次去探訪外公都要搭乘客運。記得每次要離開前外公載我到公車站等車,外公總是會目視著我直到我上車,等車開動了外公才會騎著他的野狼回家。五年了,我知道外公一直都在天上看望著我們。(清晨五點多因為這一段內容讓我想起那段回憶真的哭超慘= =")

我想這本書不單單只是講到信仰,這群在海岸山脈下默默耕耘的神職人員就像作者說的【好的故事是相處來的】,這本書帶來的感動真的很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初訪高登島

這是一群差點被放生在高登島的踩線團😅😅😅

【已讀】莊子兵法

原來門一直沒有鎖,只是開門的方向錯了

【A year of books】神奇收費亭 The Phantom Tollbooth

「到達目的地之前,沒有錯的路,只有你想走的路。」